程书钧院士:年轻人得肿瘤几率很低,50岁后会增多|癌症|肺癌|肿瘤治疗|甲状腺-BsportB体育(中国)有限公司

程书钧院士:年轻人得肿瘤几率很低,50岁后会增多|癌症|肺癌|肿瘤治疗|甲状腺

发布时间:2023-06-09 01:32:40 最新资讯 41次
      

程书钧院士:年轻人得肿瘤几率很低,50岁后会增多|癌症|肺癌|肿瘤治疗|甲状腺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作者|章剑锋

出品|网易科技《科学大师》栏目

拍摄|网易新闻直播中心团队

平均每天有超过1.11万人被诊断为新发癌症,程书有将近6600人因癌症死亡,钧院甲状肺癌的士年环球体育官网网站入口发病和死亡率居于众多癌症类型的首位。中国的轻人癌症负担很重,预计在未来十年肿瘤患者还将继续增加。得肿低岁

上面的瘤率数据载于2022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报告,采用的增多肿瘤治疗研究数据是2016年一个年度的全国癌症登记处登记资料。

在新冠疫情困扰着人们的癌症身心健康之际,我们也十分有必要把目光投向其他的肺癌疾病领域,作为威胁人们健康的程书头号疾病,癌症是钧院甲状首要引起关注的方面。

2023年2月4日,士年是轻人国际癌症日,网易新闻《科学大师》栏目特别发表肿瘤病因学家程书钧教授的得肿低岁访谈,请他分享癌症医学及健康应对知识。瘤率

程教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员、中国抗癌协会名誉副理事长,一生奋战在肿瘤医学与科研的第一线,带领团队建立了有先进水平的致癌物快速检测系统,对中国食管癌和肺癌发生相关的致癌因素作了大量研究,并构建人肺癌变前病变模型,提出以癌前病变发生与逆转机理作为我国当前肿瘤集注研究的主攻方向,获国家批准,成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首批入选项目。

一,老年人更易得肿瘤,这是一种进化性的疾病

《科学大师》:人为什么会得癌症,您是肿瘤病因学家,请给我们通俗地做一些解答?

我倾向于认为,肿瘤的产生跟人的进化有关系。某种意义来讲,肿瘤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疾病。

有研究表明,人一般在50岁以前,得肿瘤的几率不到2%,也就是说50岁以前的人很少得肿瘤,但是到了五六十岁以后,肿瘤病人就开始增多了。

按照进化学说,就是人在四五十岁以前要繁衍后代,必须在这样一个年龄段要保证繁衍后代的能力,否则这个物种就不能生存下去。环球体育官网网站入口一旦过了生育期年龄,已经完成了你的生殖使命,这时候自然界就要淘汰你,人就要开始走向衰退。

这时候产生的疾病很多,主要是慢性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包括肿瘤,这些病都会逐渐产生。

《科学大师》:按照这个理解,老年人更容易得肿瘤?

有统计,肿瘤百分之八九十的发生几率都是在五六十岁以后到七八十岁人群之间。一般到了六七(十)岁的时候,肿瘤发病率就显著增高了,进入发病最高峰,这个高峰一直要持续到80、90岁以后。

美国人均寿命大概在79岁左右,他们肿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都接近70%了,但发病率也不比我们低。欧洲肿瘤患者有时候发病率比我们还高,因为他们的人均寿命比我们要高一点,核心问题就是衰老(长寿)的人多了。

《科学大师》:是不是我们很多正常人的体内实际上也是有癌细胞的?

我看到相关的科学报道,在对几百例尸检(他们不是死于肿瘤,而是别的各种各样的原因死亡)的研究中发现,这些死者从20、 30、 40、 50、 直至70 、80岁,他们的前列腺肿瘤发病率逐渐升高,到了八九十岁时几乎有50%的人有前列腺癌,但是由于前列腺癌导致死亡的人不到1%,就是说大多数带着前列腺癌的人还能存活。

人类在整个生命过程中,身上带着一些瘤细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不一定是肿瘤病人。比如我今年82了,身上会不会有一些癌细胞?我相信会有的,但是我现在的机体功能还能保持平衡,所以我现在不是肿瘤病人。

二,这些因素都可能诱发癌症,要当心!

《科学大师》:现实生活中,哪些因素会诱发肿瘤?

一个是化学因素,比如吸烟,烟里面有很多致癌物。有人跟我说,程老师某某人吸烟30年,他没得肿瘤。我说你这个话讲的对,他这个人吸烟不得肿瘤是对的,因为易感性不同,但如果你拿10万个吸烟的人和10万个不吸烟的人,你去对比,吸烟的人得肿瘤的几率是不吸烟人的10倍到20倍,吸烟会增加得肿瘤的概率。

化学因素中还有各种的污染,包括我们吸入的汽车尾气,空气中有一种二恶英,是致癌的。包括我们平时做菜的油烟,也可能含有一些致癌因素。咱们中国有一部分人做菜都要爆锅,觉得这样做出来的菜好吃,我自己几十年做菜从不爆锅,油烟机四五年都不要清洗,因为我从来是先放菜,后搁油,这样不冒烟,也不用吸入油烟。

还有塑料,这本身是一个好东西,我们生活中离不开塑料袋,但是塑料里面有一种硬塑剂,里面有双酚A,现在知道双酚A,和有些肿瘤的发生是有关系的。我建议你,最好不要拿塑料杯去盛热水喝,特别是油炸的装着热汤的,如果你天天吃这样的东西,那就不大好,有些塑料里的化学成分会溶解出来。

再有一个是物理性的东西,比如射线、太阳紫外线,西方人皮肤癌就多,中国人好一点,黑人就很少,因为他的皮肤色素保护了,所以对射线也是要防护,这是物理性的。

另一个是生物性的病毒,像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跟宫颈癌有关系,乙型肝炎病毒跟肝癌有关系,还有胃癌,跟幽门螺旋杆菌有关。这些很大一部分跟人的生活习惯和工作环境、个人的防护意识有关系。

还有营养结构的改变,跟肿瘤也有关。我们国家二三十年前,结直肠癌患者还是不多的,西方很高,这几十年我们国家结直肠癌发病率也上来了,因为很多人生活方式改变了,开始用高脂肪饮食,摄入大量的脂肪。营养好了人也吃得多,体重开始超标。这些原因就使我们的肿瘤的发病谱改变了。

现在是结直肠癌发病率上来了,食管癌发病率下去了,有人说食管癌是穷病,结直肠癌上升跟营养有关系。不只是癌症,过度的营养也是很多慢性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成因。

三,肿瘤可以推迟发生,但是要消灭肿瘤可能很难

《科学大师》:癌症为什么会成为健康头号杀手?目前有特效药吗?

高血压都没有5年生存率一说,肿瘤它就特殊,说我给你治疗后你存活了5年,就算治好了,这就叫5年生存率,所以肿瘤确确实实是全世界都面临的一个头号的或者二号的死亡疾病。

现在肿瘤治疗中,有一个最时髦的靶向治疗,就是当人体细胞的基因突变后会产生新的产物,那么我们的药物就针对这个新的产物去治疗,这有一定效果,但是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靶向药物治疗,都存在耐药性的问题。肿瘤是一个混杂的异质性的东西,是由各种各样的细胞组成的一个群体,你靶向治疗把其中敏感的细胞杀死了,但是它总会剩下一些不敏感的细胞,这就是肿瘤的异质性。

关键是肿瘤的转移,这很致命,一旦发生转移,治疗起来就极其困难。如果不转移,人是没有事的,它就是身体的局部长了一个肿瘤而已,但转移发生后,它还会继续生长,会破坏人体很多器官的功能,导致人的死亡。

肿瘤为什么会出现转移?现在医学上并不是很清楚它的发生机制,对它的科学认识差得很远。

一个瘤块里面,存在各种各样的细胞,有的是癌细胞,有的是正常细胞,一般治疗是用化疗药物,它把大部分细胞杀死,剩下还有一部分是抵抗的,本来好的细胞跟癌细胞混在一起,大家还能平衡一段时间,你把这部分杀掉了,那一部分就很快会活跃起来。因为癌细胞跟正常细胞有很多共同性的东西,你把癌细胞都杀死,本来的平衡状态被打破了,所以转移就会加速。

现在治疗肿瘤也没有特效药,一般我们主张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但这并不是说我吃一个药就全好了,就能永远治好再也不得了,现在还没有这种医学手段。只能说你得了癌症,用了某类药治疗,有一部分人群会出现一定百分比的好转,可以持续生存一段时间,也就是这样。

癌症是人的体内细胞产生的,它不是外来的细菌感染,说我可以吃药就吃好,药物没有办法百分百对人体内的正常细胞和癌细胞进行区分。这就是它难治的原因。

《科学大师》:癌症有可能被人类攻克或消灭么?

因为目前人们对于肿瘤的科学认识,还有很大距离,对于这种微观的生命现象我们不清楚的地方还很多,已经认识到的也只是很小一部分。

以前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出现过很多所谓的希望之光,比如说抗体出来了,有人说这下可以把肿瘤征服了,结果证明也不行。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要攻克肿瘤的神话,最后一个都没有实现。

今天流行的靶向治疗,说是可以把肿瘤细胞杀灭,应该承认它是医学上的进步,但真想消灭肿瘤,还远着呢,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声称要把肿瘤全部消灭,就像声称要消灭高血压一样,我觉得很艰难的。

《科学大师》:也就是说,不能吹牛,不能冒进,要有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四,年轻人得肿瘤几率低,但不能掉以轻心

《科学大师》:虽然年轻人群体肿瘤发病率不高,但我们也会经常看到一些年轻病例,尤其是年轻的病例得了癌症去世的报道,作为专家,您对年轻人抗癌有什么专业建议?

我们有些年轻人,为什么早逝?他们工作十分努力,压力很大,超过体能负荷,加上他们生活的方式也不怎么健康,经常开夜车,他的宿主因素不足以修复外界的损伤,所以就得病。

我认为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在身体保健方面都应该做到这四点:一,科学的营养;二,合理的运动;三,良好的心态;四,宜居的环境。其中的前三点,都是和我们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系。

科学的营养,就是你吃东西要多样性,东南西北什么东西都得吃一点,不要老吃一种东西,摄入量过多也不行,可能会造成营养的失衡,吃到好吃的就猛吃也不行,最好是能把你的体重保持在稳定状态。

运动跟健康的关系,也很密切。现在很多人出现脂肪代谢障碍,营养过剩,运动不够,脂肪代谢就出麻烦了,发生脂肪肝,肝功能、肾功能也不好了,糖尿病、心血管病、动脉硬化,都是跟缺乏运动调节有关系。

第三个良好的心态,这是最难的,但它对人的健康是起决定性作用。一个人在一生中会不断遇到问题,面临各种情绪和心理状况,心理平衡差一点的,有时候就缓不过来,可能长期就停留在抑郁焦虑状态,这种状态的时间长了就要得病,所以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五,得了癌症不可怕,人们可以实现带瘤生存

《科学大师》:谈癌色变,您觉得有必要么?

不要一讲得了肿瘤就觉得那么可怕悲观,说我得了糖尿病还不要紧,我打点胰岛素也能活下去,我得了高血压也不要紧,唯独得了肿瘤就不行了?这个错误观念一直笼罩着我们。但在抗癌乐园里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状态都很好,喜欢跳舞唱歌,身上的肿瘤并没有完全消失,但是他们的机体跟肿瘤实现了平衡,就能跟得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带病生存。

医学上要尽量去研究怎么让患者带瘤生存,尽量提高他们的整体生存状况,就是身上带着瘤也没有关系。如果我们从这个方向进行研究探索,也许将来会有所发展,你要保证病人机体正常的功能在运转,而不要寻求想尽办法把他身上的癌细胞彻底杀光,实际上要把人体癌细胞彻底清除是很困难的。

《科学大师》:您说到良好的心态跟健康的关系,这方面有研究案例么?

还有一个实验,把长肿瘤的小鼠分两组,一组刺激它们大脑可调节情绪的中枢神经,另一组不进行刺激,实验发现刺激中枢神经的小鼠得的肿瘤非常小,没有刺激的就不行。差别在于它们的大脑中能分泌出导致愉悦的激素,这对肿瘤生长能产生抑制。愉悦的情绪对疾病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动物是这样,人也是,你看有些人得了病,成天靠药靠医生来维持,进入到病人模式。另外有一些人得了病,除了一些必要的治疗外,照样上公园锻炼,背包出去游玩,这些人群总体的治疗效果就会比较好。

《科学大师》:这对肿瘤治疗是不是也有启示?

我们不要只是把眼睛盯在肿瘤上面,还要关注患有肿瘤的病人,要全方位去发展人本身的康复能力。

你看动物,得病了谁给它用药,它很多都能好,靠什么?靠的就是它在进化过程中的自我修复能力。

我主张,现在的医学不要把人当成一个纯粹的生物,不要发展成生物医学,现代医学实际上包含了社会医学、心理医学,是非常综合的一个概念,你不关心病人的心理和情绪,不关心病人的生活状况和家庭环境,光就靠医院和大夫是不够的,离开了医院,病人自己还有很多事可以做。

六,这几种肿瘤死亡率并不高,可以摘帽

《科学大师》:肿瘤有很多种,是不是有些癌症经过治疗也是可以缓解的,并不都是绝症?

还有前列腺癌,现实生活中身上带着前列腺癌的人不少,但是死亡比例很低。还有乳腺癌,这也是让很多女同志感到害怕的,其实乳腺结节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问题的,这些所谓的肿瘤恶性程度很低,现实生活中乳腺癌发病率也在上升,但死亡率并没增高。还有皮肤癌和透明细胞肾癌,死亡率都没有大的变化。有人建议是不是不要把这类疾病叫作恶性肿瘤,就改称惰性上皮内病变,我很支持这个观点。

哪怕真得了肿瘤,也不必害怕,肿瘤中有一类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你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就好了。

《科学大师》:讲到健康,大家乐衷于养生,但普通人不是专家,可能又不得法,您觉得大家需要注意什么?

有的人退休后,觉得自己没用了,啥也做不了,这一类人身心恐怕很快就要退化。我觉得一个人千万不要靠养,事物发展都是处在动态平衡过程中,总是会不断遇到问题,不断实现新的动态平衡,老人在家里,哪怕扫个地也是贡献,不要就等着吃饭,吃完饭就睡觉。

什么叫健康?现在世界卫生组织不是强调人的寿命一定要活多长,而是强调要有健康的寿命、健康的生活,不是说你活到90岁,天天躺在床上要有人照顾,这种长寿的意义终归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拥有健康的长寿,自己能够生活自理,最好还能为他人为社会作出一些贡献,发挥一些余热。

何裕民教授 2023-05-15 16:42:51

映衬社会的身影 2023-05-15 19:43:16

呼吸科大夫胡洋 2023-05-13 22:45:58

呼吸科大夫胡洋 2023-05-14 13:17:47

小萝卜资讯 2023-05-16 19:16:53

政知新媒体 2023-05-17 11:26:38

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2023-05-15 09:25:11

环球网资讯 2023-05-17 12:30:28

门卫秦大爷看世界 2023-05-16 19:37:56

厝边人侃体育 2023-05-17 10:47:48